![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巴彦淖尔生动实践[此文共9123字]](https://img.jihtu.com/upload/314.jpg)
巴彦淖尔,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位于内蒙古西部、黄河“几”字湾顶端,与蒙古国有369公里的边境线。巴彦淖尔市,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0万,辖7个旗县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多样,可以概括为“一山两原、东林西沙、一河多湖”。“一山”就是中部横贯东西的阴山山脉,面积1.1万平方公里,发现各类矿产资源69种,其中9种储量居内蒙古首位。“两原”一是阴山以北3.8万平方公里的乌拉特草原,二狼山白山羊绒曾连续三年获意大利柴格那国际金奖,戈壁红驼享誉全国。二是阴山南麓1.6万平方公里的河套平原,有耕地1100万亩,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是全国三大灌区之一,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东林”是东部139.6万亩的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西沙”是西部506万亩的乌兰布和沙区。“一河多湖”就是黄河流经我市345公里,年引水近50亿立方米,形成大小湖泊300多个(水域面积300亩以上的湖泊有100多个)。
巴彦淖尔有平原、草原、河流、湖泊、山脉、森林、沙漠,生态要素齐全,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共同体,是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地位极其重要。西部是乌兰布和沙漠,南部是库布齐沙漠,北部是荒漠化草原和蒙古戈壁,处于我国“北方防沙带”的重要关口和贺兰山、阴山之间的西北季风通道,是西北干旱地区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巴彦淖尔农牧业资源得天独厚,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上,四季分明,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水土光热组合条件好,是国家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肉羊、有机原奶、葵花籽、脱水菜生产基地和全国第二大番茄种植加工基地,特色农畜产品远销五大洲9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连续10年居内蒙古首位。
巴彦淖尔,勇敢站到了高质量发展新的风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内蒙古考察调研,多次就做好内蒙古工作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内蒙古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努力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先后五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强调指出“乌梁素海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控肥、控药、控水、控膜行动,既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入湖水质,又促进了农产品品质提升,一举多得”,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对巴彦淖尔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子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把握时代脉搏,顺应发展大势,,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地区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形成了以“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厚植生态文化、 创新生态制度”为主要内容和标志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巴彦淖尔实践模式,谱写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认真研究总结巴彦淖尔绿色高质量发展实践模式,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动实践,是推动巴彦淖尔市成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先行区、示范区的重要举措;是形成完整系统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扎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为深入研究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实践支撑。
新起点新使命做好高质量发展“答卷”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
站在新的起点,巴彦淖尔踏上了新的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激励着美丽富饶的170万巴彦淖尔人民在新时代奋勇前行。
2018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要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扬长补短,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深切嘱托,就是出征的号角!一年多来,内蒙古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冲破惯性阻力,转思路,调结构,促改革,着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积极探索做好现代能源经济文章,努力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作为指引内蒙古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最鲜明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的重要讲话精神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为巴彦淖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内蒙古重点功能区战略的重要板块,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对巴彦淖尔市提出生态环保、绿色发展、脱贫攻坚要走在全区前列、为内蒙古多做贡献的要求,更加坚定了巴彦淖尔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巴彦淖尔肩负着这一新的使命。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在“塞上江南”大地吹响。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殷切嘱托,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统筹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确立了建设绿色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对蒙开放先行区、美好生活共享区,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
黄河奔腾,润泽千年河套;塞上江南,涌动发展新潮。从打响“天赋河套”公用品牌,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全过程,到树立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再到实施乌梁素海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思想已在巴彦淖尔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青山绿水、平畴沃野间处处张扬着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三美合一”的灵动与诗意。“绿色是巴彦淖尔的底色和价值,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决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路子,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巴彦淖尔市委书记常志刚语出铿锵。“思想再解放、笃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激活一池春水。巴彦淖尔市广大干部深学潜悟理思路,凝聚共识再出发,将思想再解放的成果转化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实践。 举旗心有方向,落棋胸有成竹。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在全国地级市中首家创新设立绿色产业发展统筹办公室,引进中科院傅伯杰等30位国内顶级院士和专家,组建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院士专家工作站,聘请国内顶级专家团队参与,以国际视野科学编制绿色高质量发展、乌梁素海流域综合治理、现代农牧业发展等规划,运作实施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开发基 ……此处隐藏4240个字……机制改革,形成“一个口子牵头、多头跟进服务”的项目引进推进新格局。
四、坚持实体为本,打破产业界限,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促进农畜产品加工、矿山、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石墨烯、大数据、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构建以绿色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业层次和附加值。全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促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加突出首位产业培育,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打破行政区域,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重点培育发展粮油、肉乳绒、果蔬、蒙中药材、饲草、生物质能等产业,通过规模化、基地化、品牌化建设,打造现代农牧业优势产业带。积极探索全产业链模式,每一个优势特色产业都要引进大型龙头企业,扶优扶强本土企业,把生产资料供应、金融服务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联结起来,带动每个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大力培育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绿色金融、现代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融合。
五、坚持精准发力,加快企业主体培育大突破。围绕支柱型企业,通过企业上市、并购重组等措施,深化大企业培育。围绕成长型企业,加快培育“高技术高成长”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新培育“双高”企业10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围绕创新型企业,加快培育科技型、创业型中小微企业,力争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左右。围绕夯实主体基础,重点在绿色企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创建上求突破。
六、坚持能级提档,加快平台集聚提升大突破。按照高质量要求,大力建设现代农牧业发展平台。大力实施种子工程,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发挥美国金伯利农场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国家级农高区、田园综合体等各类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拓展农牧业多种功能,努力成为全国农牧业创新驱动发展和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示范区。分类打造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城市经济发展主平台。系统推进万亩百亿大平台、各类专业园区、特色小镇和小微企业园建设,切实提高平台集聚集约发展水平。
七、全力提升“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天赋河套”品牌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农牧业“四控”、减少面源污染、引领绿色转型、带动农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实现农牧业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引擎,是有效吸引投资、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提升巴彦淖尔形象的重要抓手。要全力把“天赋河套”打造成全国高端农畜产品的代表性品牌,持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利用国内外主流媒体和高层次博览会、展销会,全方位宣传推介,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品质是品牌的生命,要健全质量标准和可追溯体系,引导、扶持和帮助更多的企业、合作社和农牧民按照标准生产加工,完善优质产品品牌授权和不达标产品退出机制,加强品牌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真正把品牌化和生产高品质农畜产品的理念融入到巴彦淖尔人的骨子里。要充分发挥巴彦绿业公司在推动“天赋河套”品牌战略中的平台作用,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网络,助推“天赋河套”授权产品进军国内国际高端市场。
八、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新动能。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快资源整合,高质量编制石墨产业发展规划,谋划建设高科技石墨特色小镇,进行高科技研发和生产,形成集环保采选、精深加工、尾矿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力争成为全国领先的石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要发展壮大现代能源经济,加快推进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申报光伏“领跑者”基地、第二批光热示范项目,启动上海庙至山东特高压160万千瓦风电项目。要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各类信息资源,互通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创新模式在各行业广泛应用,促进数字经济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充分挖掘地区文化内涵,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路子,用文化丰富旅游,用旅游宣传文化,将人文资源、生态环境、区位优势真正转化为文旅产业。要精心策划旅游线路,把市内的旅游景点合理有效串起来,与周边地区的旅游线路连起来,扩大高质量、个性化旅游精品供给,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要集中力量把国道242打造成为集黄河风情、湖泊湿地、田园风光、阴山探秘、草原观光、戈壁荒漠、口岸异国风情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旅游线路。
九、坚持颠覆常规,加快重大改革试点大突破。拿出“颠覆性、开创性”的改革创新举措,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建成智慧之城、数字之城、移动之城。聚焦“一带一路”统领,在内蒙古率先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近年来,巴彦淖尔制定了系列扶持举措,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巴彦淖尔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入选深圳2019可持续金融国际会议示范案例。巴彦淖尔将不断完善政府协调引导金融机构主动服务、企业诚信发展的联动机制,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实现资本招商,加强金融专家智库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引入产业基金、国际贷款、绿色债券,推动巴彦淖尔生态治理、绿色产业项目稳步实施。深入推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坚持上不封顶,加快创新创业能级大突破。高度重视人才在创新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围绕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重点引进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项目负责人和创业团队来巴彦淖尔创新创业,严格落实对科技和人才投入资金上不封顶的重大原则,深入实施“1+N”人才强市新政,打造人才生态强市。推进科技创新必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效衔接。加快打通覆盖全市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高新园区”的产业化链条。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十、坚持惠民富民,加快协调共享发展大突破。以治水、治气、治土、治矿、治废为重点,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的部署要求,实施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紧盯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坚决查处偷挖盗采、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行为,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要严格落实“1个意见”和“13个配套办法”,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举一反三,放大整改效应。要健全完善抓源头、治根本、管长远的制度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法治化、常态化。要统筹兼顾,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要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将七级灌排渠系的管理延伸到每一个区域、每一个村庄、每一个角落。教育引导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氛围,让所有人爱护自己的家园、建设自己的家园。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类保障水平和文化、体育等服务水平更加适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课题组易昌良